文 / 身心障礙服務組 鄭雅馨 編撰整理 / 企劃組
曉恩(化名)是一位先天智能障礙者,成長於一個基督教家庭。高中畢業後,他一直待在家裡,而家庭卻接連遭遇風波。疫情期間,父親因確診重症而失去工作能力,外籍母親不得不獨自賣麵包維持家計,年邁的奶奶則靠撿拾資源回收來補貼家用。母親和奶奶身兼主要照顧者,在醫院和工作之間疲於奔命,難以兼顧曉恩的日常生活,更別說訓練他的獨立生活能力。
曉恩對世界充滿好奇,看到車子或新鮮事物常會突然往前奔跑,完全無視往來的車輛和行人,多次闖入陌生人家中,成為社區的困擾。家人承受著鄰居的責難和輿論壓力,輾轉之下,他們求助於西區身障者服務中心,為曉恩的生活開啟了新的選擇。
在社工協助資源連結的過程中,外籍母親作為家中主要的溝通橋樑,面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障礙,對資源的理解需要反覆討論,例如,配合長照居家服務及行為輔導團隊的到宅服務。曉恩經歷了作息調整、藥物管理、基本生活禮儀的訓練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,即使奶奶偶爾忍不住想介入專業人員的服務,家庭的共同努力終於在半年後看到了曉恩的進步。曉恩往外奔跑的次數減少,能夠理解簡單的指令,情緒也穩定了許多,之後,他順利轉介至機構式日間照顧服務中心,讓家人終於得以減輕長期照顧的負擔,獲得喘息的空間。
根據CRPD第19條的精神,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,在多方資源的幫助下,曉恩終於實現了每天快樂上學的渴望。生活儘管時有逆風,但上帝的恩典在人的軟弱中顯得完全,給予了這個家庭足夠的力量與支持。曉恩的母親笑著說:「曉恩是上帝賜予她的禮物。」家人從未放棄過曉恩,始終努力給予他最大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