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家庭福利組 社群內容 編撰整理 / 企劃組
在我小時候懵懵懂懂的印象中,不常看到媽媽,一直到懂事後才知道,原來爸爸和媽媽在我小學的時候就離婚分開了。爸爸是哥哥的監護(親權)人,而媽媽是我的監護(親權)人。但媽媽再婚了,所以我一直都是跟著哥哥跟爸爸同住生活。
我即將就讀高一時,爸爸無法接受媽媽為我安排的學校,因為意見不合,因此向法院提出親權訴訟 。
過程中爸爸跟媽媽常常透過我當傳話筒,我必須接受爸媽的情緒跟壓力,這讓我備感負擔,甚至有時候爸爸會問我到底要跟誰?
對我而言,我並不想要轉學,但卻不敢表達自我意見。媽媽在知道我的意願後,允諾會尊重我的決定。雖然我與媽媽都有定期見面、外出活動也會過夜,但就在某一次我與媽媽返家後,爸爸又問了我一次「 你到底要跟誰?」
我無法回應爸爸這個問題,兩個都是我最愛的人。
後來,我跟媽媽同住了,而爸爸拒絕跟我溝通對話了。他不再讀我的訊息,讓我覺得很難過......
如果選擇是一種傷害,我可以不做決定嗎?
針對未成年的孩童,他們不知道到底該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。成為傳話筒的他,捲入了父母的紛爭,又要求小孩做出抉擇,這對小孩來說無疑是隱形的傷害。
了解保康家庭服務
❤️歡迎您支持保康的家庭服務募款專案❤️
協助受暴家庭走過困難時期,成為他們安心的力量